曾令尉:养老金双轨制该废除了

2016-05-21 养老保险 云袋里

  曾令尉:养老金双轨制该废除了

  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国有资产就能完全覆盖全民养老,还远没到无米下锅的份上。现在需要迫切改革的是这种带有阶级性和歧视性的“养老金双轨制”,还纳税人一个公平的养老制度。

  上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正对退休和领取养老金年龄进行研究,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而据人民网在7日发布的网上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反对推迟退休年龄。对于人社部的这一表态,结合此前热议的“养老金双轨制”,我想起了公司治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内部人控制”。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针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特有情况提出来的,指国有企业的经理和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后来这一理论被发展为一种公司治理现象,指由于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内部人(经理人)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和经营决策中充分实现自身利益,通过对自己有利的议案,包括给自己定高额年薪和奖励,制定优厚的福利制度,甚至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股权分散的股份公司或所有者缺位的国有企业之中。中西方企业概莫能外。

  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表面上看,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都应该由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但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国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股东权力具体落实在对企业没有实际财产权力的国资委官员身上,因此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长官意识,由此导致作为“内部控制人”的管理者经营着国有资产,却能不断在政策的缝隙中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和高职务消费。

  我之所以由人社部提出要调研延迟退休年龄想到“内部人控制”,是因为我国的退休金制度设计就像一个“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设计的制度。

  我国实行的退休金制度在全球恐怕也是独创的,叫“养老金双轨制”。其制度设计把中国人分为了两等,即公务员和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在职时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由国家财政支付其养老金;企业职工则在在职时需按其工资总额的28%缴纳养老保险,其中的20%由企业支付,8%由企业在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至于退休后的每月能领取的退休金,公务员为其退休前工资的90%,而企业职工则按正常工作年龄和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

  这项政策实际执行的结果是什么的呢?曾有媒体报道,以2007年的标准算,高级工程师的退休工资不及普通公务员退休工资的零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的退休工资只有机关司机的退休工资的80%。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青岛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振超举例说,青岛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一般在4500元至6000元,甚至还要多。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在连续涨了7年之后才达到目前的1500元到1800元。

  这就是“养老金双轨制”的后果。一个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企业职工,退休后的退休工资还不如一个国家机关的司机。

  如果我们把“中国”看成一个公司,我们的公务员显然是公司的管理者。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个管理者不需要对“股东”负责,因为“股东”在绝大部分时候是被管理者。而作为参与政策制定的很多“股东”代表同时也是管理者(公务员),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其政策取向一定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现在,养老金出现缺口,而这个缺口是职工养老金缺口,因为公务员养老金的支付来自财政,高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显然能支持公务员不断提高的退休金需求。在这种时候,我们的政策制定者首先想到的是延长退休年龄,延缓支付时间,把本来已经严重不公平的养老金制度再往前推一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