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济发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运行逐步和世界经济接轨,企业的扩张、兼并、破产以及劳动者岗位转换和失业将成为一种常态,加上每年约有1000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农村又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只有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企业人员的有进有退、能增能减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根据社会调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业与就业保障,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我国人口多,进入老龄社会快,社会保障显得更加重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左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将进入老龄社会。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支出要增加,而且医疗保险金支出也会迅速增加,社会负担会成倍扩大。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200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就达8811万,现在数量更大;速度快,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社会;底子薄,西方国家先工业化,后老龄化,“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负担重,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解决。所以说,解决好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确实是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治国安邦的大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认识上也不断深化。第一步,主要把社会保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要求实行“两个确保”,即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从1998到2001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2550万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先后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中心为他们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其中1680多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再就业。第二步,社会保障不只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而是覆盖广大城镇从业人员。到目前为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经基本覆盖城镇大部分企业和职工,可以说,这项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按照现行制度的覆盖范围,部分城镇从业人员没有参加社会保障。8000万左右的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从业人员基本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之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启动的时间较短,覆盖面较窄,特别是困难企业无力缴费。城镇“一老一小”没有享受医疗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广大农村。第三步,从最终目标来看,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社会,就是说不仅覆盖城镇,而且覆盖广大农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总之,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前景光明。
2007年07月31日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余牧